出力不讨好的成语故事


出力不讨好

拼音chū lì bù tǎo hǎo

基本解释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

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1回:“不但出力不讨好,而且有性命之忧。”


暂未找到成语出力不讨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出力不讨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屈指可数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初出茅庐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心灰意懒 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轮焉奂焉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如履薄冰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褒善贬恶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源源不断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倒悬之危 《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目不忍见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百无一是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