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缥缈的成语故事


虚无缥缈

拼音xū wú piāo miǎo

基本解释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

出处唐 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暂未找到成语虚无缥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虚无缥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空穴来风 战国 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正身明法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胆如斗大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广阔天地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汗牛充栋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下临无地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望而生畏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光前启后 明·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