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孟衣冠的成语故事


优孟衣冠

拼音yōu mèng yī guān

基本解释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

出处明 郑仲夔《耳新 立言》:“夫优孟衣冠,徒刻画于形似,终逊真神耳。”


优孟衣冠的典故

春秋时期楚国王宫艺人优孟听说前相国孙叔敖死后儿子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觉得过意不去,就穿戴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音容笑貌去见楚王,楚王即景生情,优孟趁机讲述孙叔敖儿子的现状,楚王深受感动,就重封孙叔敖的儿子。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优孟衣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春风化雨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疑邻盗斧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将功补过 《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断断续续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只见水面上或一朵,或两瓣,断断续续,皆有桃花。”
鬼烂神焦 唐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喟然长叹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通都大邑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安眉带眼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公才公望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指手划脚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