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的成语故事


求贤若渴

拼音qiú xián ruò kě

基本解释贤:有才能的人。形容寻求优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样。

出处《隋书 韦世康传》:“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求贤若渴的典故

战国时期,晋献公用碧玉骏马向虞国行贿借道灭掉虢国与虞国,俘虏虞国大夫百里奚,晋献公将百里奚作为奴隶陪嫁到楚国,秦穆公释放用五张羊皮换取百里奚并与他共商国事。百里奚向他推荐蹇叔,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并封他为上大夫。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求贤若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逍遥法外 南朝 梁 萧统《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之两卷,恍惚怀中。”
改过迁善 《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龙飞凤舞 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外圆内方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意气风发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蹑手蹑脚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一干二净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触目皆是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冠绝一时 《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