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而鸣的成语故事


不平而鸣

拼音bù píng ér míng

基本解释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出处明·瞿佑《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偶以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


暂未找到成语不平而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平而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龙飞凤舞 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离经辨志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死要面子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过五关,斩六将
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分青红皂白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白日见鬼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举善荐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皮开肉绽 元 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