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歧路的成语故事


徘徊歧路

拼音pái huí qí lù

基本解释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出处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若或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徘徊歧路的典故

唐朝时期,武则天控制政权后,改国号周,自己当女皇。大将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他为扩大影响,号召天下人们起来推翻武则天,请当时文学家骆宾王写《为徐敬业讨武瞾檄》:“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徘徊歧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二八佳人 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庖丁解牛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喔咿儒睨 战国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万马奔腾 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不翼而飞 战国 齐 管仲《管子 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过而能改 《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主明臣直 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上篇:“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海底捞月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走南闯北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