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节的成语故事


卑躬屈节

拼音bēi gōng qū jié

基本解释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暂未找到成语卑躬屈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卑躬屈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高耸入云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僧多粥少 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群龙无首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反老还童 清 翟灏《通俗编 识馀》:“《急就章》‘长乐无极老复丁’即《参同契》所云老翁复丁壮也,今变之曰反老还童。”
喔咿儒睨 战国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冠绝一时 《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稳操胜券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传》:“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
衣锦还乡 《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生死有命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药物,所能损益。”
春冰虎尾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