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贤嫉能的成语故事


妒贤嫉能

拼音dù xián jí néng

基本解释忌恨品德、才能比自己好的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妒贤嫉能的典故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与群臣总结自己取胜的经验,高起王陵说:项羽妒贤嫉能,把有功劳的部下杀害,有贤德的人不用,自己刚愎自用,所以失败。刘邦立即补充说他自己运筹帷幄不如张良,作战不如韩信,只是善于用人罢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妒贤嫉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手遮天 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斩草除根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自拔来归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意气风发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心里有鬼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言而无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经纬天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神采奕奕 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反面无情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困而不学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