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中枯骨的成语故事


冢中枯骨

拼音zhǒng zhōng kū gǔ

基本解释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暂未找到成语冢中枯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冢中枯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书通二酉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众多非一 汉 王充《论衡 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同病相怜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有胆有识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绝世聪明,有胆有识,今年也是七岁,可怜有才无命。”
僧多粥少 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死要面子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箪瓢屡空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自己人 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直截了当 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陈言务去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