鹘仑吞枣的成语故事


鹘仑吞枣

拼音gǔ lún tūn zǎo

基本解释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出处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暂未找到成语鹘仑吞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鹘仑吞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颐指气使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心灰意冷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丑声远播 《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逸游自恣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结驷连骑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
安眉带眼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前脚后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