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一丁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shí yī dīng
基本解释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不识一丁的典故
唐朝幽州节度使张弘靖的部将韦雍和张宗厚经常在一起喝酒,那时天下太平,边关没有战事,这些将士没有事做。他们感慨:“如今天下太平,练武不如练文,你们能拉满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个字”。由于“个”与“丁”接近演变而成。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识一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畏首畏尾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
| 精雕细刻 | 《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
| 束手无策 | 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
| 力小任重 | 《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
| 心灰意冷 |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
| 算无遗策 | 《晋书 桓玄传》:“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 |
| 遗形藏志 |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
| 人心归向 |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
| 肝胆过人 | |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