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是处的成语故事

拼音bǎi wú shì chù
基本解释犹言一无是处。形容全都是错的,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出处宋 辛弃疾《浣溪沙 漫兴作》词:“一似旧时春意思,百无是处老形骸,也曾头上带花来。”
暂未找到成语百无是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百无是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 
| 斗方名士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 
| 有去无回 | 柯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 
| 屈指一算 |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 
| 简明扼要 |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 
| 饿虎吞羊 | 《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 
| 触目皆是 |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 
| 因噎废食 | 汉 刘向《说苑》:“一噎之故,绝谷不食。” | 
| 姹紫嫣红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