绨袍之义的成语故事


绨袍之义

拼音tì páo zhī yì

基本解释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出处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绨袍之义的典故

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穷人去见他。须贾见状就送他一件绨袍,待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一再谢罪。范雎没有杀他。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绨袍之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冰壶秋月 宋 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女娲补天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大有可为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用心竭力 明·无名氏《破天阵》:“如今圣人招贤纳士,豁达大度,正用你股肱之臣,则要你用心竭力也。”
嫁狗随狗 宋 陈造《题六幺后》:“兰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风驰电掣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杀鸡取卵 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目不转睛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惹事生非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