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璧毁珪的成语故事


破璧毁珪

拼音pò bì huǐ guī

基本解释璧、珪:均为玉。把玉破坏掉。比喻破坏美好的东西。

出处北魏·温鹏举《寒陵山寺碑》:“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


暂未找到成语破璧毁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破璧毁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可胜举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
安内攘外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寸步不离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喟然长叹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今来古往 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时易世变 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土木形骸 《晋书 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学而不厌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喔咿儒睨 战国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见危致命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