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不如眼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出处《旧唐书 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例子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8回:“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眼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基础信息
拼音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
注音ㄦˇ ㄨㄣˊ ㄅㄨˋ ㄖㄨˊ 一ㄢˇ ㄐ一ㄢˋ
繁体耳聞不如眼見
感情耳闻不如眼见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近义词耳闻不如目见
英语To see is to believe.(Trust the ear less than the ey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虚位以待(意思解释)
 - 普天同庆(意思解释)
 - 臭名远扬(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结驷连骑(意思解释)
 - 语短情长(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水中捞月(意思解释)
 - 悬石程书(意思解释)
 - 绘声绘影(意思解释)
 - 孝子贤孙(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死对头(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经史百子(意思解释)
 - 马牛其风(意思解释)
 - 安闲自得(意思解释)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迷离惝恍(意思解释)
 - 不宁唯是(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释)
 - 骄傲自满(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临危授命(意思解释)
 
※ 耳闻不如眼见的意思解释、耳闻不如眼见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绝长续短 |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 万众一心 |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 歇斯底里 |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 
| 丑声远播 |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 
| 止沸益薪 |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 
| 爱才如渴 |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 
| 贫贱不能移 |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 
| 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 百步穿杨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 冲锋陷阵 |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 理直气壮 |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 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 
| 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 |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 卑鄙龌龊 |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 
|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