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山搅海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摧:毁坏;搅:搅动。能摧毁高山搅动大海。形容威力和声势很大。
出处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二折:“到来日战鼓连天,喊声振地,猛烈神摧山搅海,连珠炮有似轰雷。”
基础信息
拼音cuī shān jiǎo hǎi
注音ㄘㄨㄟ ㄕㄢ ㄐ一ㄠˇ ㄏㄞˇ
繁体摧山撹海
感情摧山搅海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声势等。
近义词排山倒海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经帮纬国(意思解释)
 - 孤身只影(意思解释)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意思解释)
 - 想望丰采(意思解释)
 - 香草美人(意思解释)
 - 哀而不伤(意思解释)
 - 视微知着(意思解释)
 - 连编累牍(意思解释)
 - 以身试法(意思解释)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释)
 - 惹事生非(意思解释)
 - 节哀顺变(意思解释)
 - 绘声绘影(意思解释)
 - 国无宁日(意思解释)
 - 定国安邦(意思解释)
 - 举直错枉(意思解释)
 - 理直气壮(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信口开河(意思解释)
 - 充耳不闻(意思解释)
 - 超然绝俗(意思解释)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释)
 - 满面春风(意思解释)
 - 北斗之尊(意思解释)
 - 半新不旧(意思解释)
 - 老牛舐犊(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摧山搅海的意思解释、摧山搅海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实至名归 |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 
| 离经辨志 |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 
| 林下风致 | 同“林下风气”。 | 
| 讴功颂德 | 讴:歌颂,赞美。指赞美功绩,歌颂恩德。 | 
| 前因后果 |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 | 
| 敌众我寡 | 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多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 
| 骨肉离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 回光反照 |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 
| 举重若轻 |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 活蹦乱跳 | 欢蹦乱跳。 | 
| 年少无知 | 年纪小,不懂事。 | 
| 惊心动魄 |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 
| 三长两短 |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 藏形匿影 |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 不治之症 |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 
| 女扮男装 |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 理直气壮 |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 
| 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 空话连篇 |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 
| 如痴如醉 |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 知往鉴今 |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 
| 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 
| 雷大雨小 |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 意料之外 | 没有想到的。 | 
| 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