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上彻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彻:贯通。贯通上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宋 朱熹集注引宋 程颢曰:“夫彻上彻下语。”
例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翁方纲肌理说》:“照这样讲神韵,真是彻上彻下无所不该了。”
基础信息
拼音chè shàng chè xià
注音ㄔㄜˋ ㄕㄤˋ ㄔㄜˋ ㄒ一ㄚˋ
繁体徹上徹下
感情彻上彻下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通达上下。
近义词承上启下
英语through and through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青出于蓝(意思解释)
 - 儿女情多(意思解释)
 - 轮焉奂焉(意思解释)
 - 吸血鬼(意思解释)
 - 干干脆脆(意思解释)
 - 日日夜夜(意思解释)
 - 掉舌鼓唇(意思解释)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释)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意思解释)
 - 陈言务去(意思解释)
 - 平淡无奇(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亲上成亲(意思解释)
 - 诈奸不及(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风俗人情(意思解释)
 - 雨散风流(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释)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释)
 - 一条龙(意思解释)
 - 妙语连珠(意思解释)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释)
 - 足不出门(意思解释)
 - 东道主(意思解释)
 - 声驰千里(意思解释)
 - 倒载干戈(意思解释)
 - 神不知鬼不觉(意思解释)
 
※ 彻上彻下的意思解释、彻上彻下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壮气吞牛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 
| 见风是雨 |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 
| 掉舌鼓唇 |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 
| 自己人 | 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 | 
| 刻骨铭心 |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 将功补过 | 将:拿;补:补偿。用功劳补偿过错。 | 
| 明争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 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 
|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 东扶西倒 |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 
| 进锐退速 |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 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 空腹高心 |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 千真万确 |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 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 困兽犹斗 |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 
| 屦及剑及 |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 
| 昏聩无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