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可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出处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例子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茅盾《子夜》十)
基础信息
拼音bù zhì kě fǒu
注音ㄅㄨˋ ㄓˋ ㄎㄜˇ ㄈㄡˇ
正音“置”,不能读作“zhǐ”。
感情不置可否是中性词。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不敢发表意见。
辨形“置”,不能写作“知”。
辨析不置可否和“模棱两可”;都是不表示肯定还是否定。有时可通用。但不置可否指对事情不说意见;偏重于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可用于语言含含糊糊;往往和“词语”、“语言”搭配。不置可否不能。
谜语口;呵
近义词不置褒贬、不置一词
反义词斩钉截铁、旗帜鲜明、泾渭分明
英语not to give a definite answer
俄语не отвечáть ни да,ни нет
德语weder ja noch nein sagen(keine klare Meinung haben)
法语ne pas se prononcer ni pour ni contre(s'abstenir de dire son avi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吸血鬼(意思解释)
 - 有胆有识(意思解释)
 - 患难与共(意思解释)
 - 凿壁借光(意思解释)
 - 屈指一算(意思解释)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意思解释)
 - 流离颠沛(意思解释)
 - 视死如归(意思解释)
 - 祸国误民(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绘声绘影(意思解释)
 - 通今达古(意思解释)
 - 读书种子(意思解释)
 - 升官发财(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立竿见影(意思解释)
 - 念兹在兹(意思解释)
 - 气味相投(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不合时宜(意思解释)
 - 密锣紧鼓(意思解释)
 - 断章截句(意思解释)
 - 呼风唤雨(意思解释)
 - 战不旋踵(意思解释)
 - 如火如荼(意思解释)
 - 形形色色(意思解释)
 - 天相吉人(意思解释)
 - 是非曲直(意思解释)
 
※ 不置可否的意思解释、不置可否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得意洋洋 |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 
| 草衣木食 |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 
| 早出晚归 | 早晨出动,晚上归来。 | 
| 逆道乱常 | 指违背道德纲常。 | 
| 颐指气使 |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 
| 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 当仁不让 |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 
| 夜深人静 |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 
| 昂首挺胸 | 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 
| 如法炮制 |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 
| 叫化子 | 乞丐。 |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 
| 野没遗贤 | 见“野无遗贤”。 | 
| 玉卮无当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 
| 学而不厌 |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 
| 以弱制强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 
| 挖空心思 |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 
| 离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 
| 铁树开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 
| 异宝奇珍 | 珍异难得的宝物。 |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 兵戎相见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 双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 洗耳恭听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