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例子徐特立《我的一家》序:“这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
基础信息
拼音gōng ér wàng sī,guó ér wàng jiā
注音ㄍㄨㄥ ㄦˊ ㄨㄤˋ ㄙ,ㄍㄨㄛˊ ㄦˊ ㄨㄤˋ ㄐ一ㄚ
感情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近义词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谈笑风生(意思解释)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意思解释)
 - 离世遁上(意思解释)
 - 物阜民安(意思解释)
 - 狐死首丘(意思解释)
 - 多谋善虑(意思解释)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释)
 - 先声夺人(意思解释)
 - 断断续续(意思解释)
 - 遁世离俗(意思解释)
 - 天之骄子(意思解释)
 - 敏而好学(意思解释)
 - 野没遗贤(意思解释)
 - 一干二净(意思解释)
 - 因噎废食(意思解释)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释)
 - 绘声绘影(意思解释)
 - 孝子贤孙(意思解释)
 - 女扮男装(意思解释)
 - 令人作呕(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男大当婚(意思解释)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释)
 - 散言碎语(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释)
 
※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解释、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李代桃僵 |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 
| 一无所有 |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 
| 着手回春 |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也比喻医术高明。 | 
| 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 明争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 万无一失 |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 民不畏死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 鸡胸龟背 | 凸胸驼背。 |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 各行各业 |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 如痴如醉 |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 鲜血淋漓 |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 
| 袅袅婷婷 |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 显亲扬名 | 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 |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 千真万确 |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 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