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基础信息
拼音bù zhī yǒu hàn,hé lùn wèi jìn
注音ㄅㄨˋ ㄓ 一ㄡˇ ㄏㄢˋ,ㄏㄜˊ ㄌㄨㄣˋ ㄨㄟˋ ㄐ一ㄣˋ
繁体不知有漢,何論魏晋
感情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人的见识。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人面兽心(意思解释)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倒冠落佩(意思解释)
- 鸿儒硕学(意思解释)
- 作贼心虚(意思解释)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赴汤蹈火(意思解释)
- 款学寡闻(意思解释)
- 心旷神怡(意思解释)
- 兴高采烈(意思解释)
- 事与愿违(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前仆后继(意思解释)
- 义不容辞(意思解释)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意思解释)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释)
- 竹篮打水一场空(意思解释)
- 薪尽火灭(意思解释)
- 福善祸淫(意思解释)
- 忘乎所以(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聪明伶俐(意思解释)
- 天下为一(意思解释)
- 连车平斗(意思解释)
- 一目十行(意思解释)
- 高步通衢(意思解释)
※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意思解释、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乐道安命 | 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
| 轻而易举 |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
| 见风是雨 |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
| 谨小慎微 | 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 |
| 悬而未决 | 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 |
| 鹤立鸡群 |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
| 存而不议 |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
| 斗唇合舌 |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
| 拭目以待 | 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
| 漏洞百出 |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 |
| 杀鸡取卵 |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
| 多情善感 |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
| 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 目不斜视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
| 俭以养德 |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
| 风和日丽 |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 粗服乱头 |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
| 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 将伯之呼 | 指求人帮助。 |
| 舞刀跃马 |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
| 满园春色 |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 东施效颦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