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罔两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魑魅魍魉”。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俦,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例子以前虽无成例,却是留给后来的宝贝,其功用与铸了魑魅罔两的形状的禹鼎相同。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八)》
基础信息
拼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
注音ㄔ ㄇㄟˋ ㄨㄤˇ ㄌ一ㄤˇ
繁体魑鬽罔兩
感情魑魅罔两是贬义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魑魅魍魉、螭魅罔两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干净利落(意思解释)
 - 灯蛾扑火(意思解释)
 - 因材施教(意思解释)
 - 德重恩弘(意思解释)
 - 泥牛入海(意思解释)
 - 一轨同风(意思解释)
 - 发综指示(意思解释)
 - 翩翩起舞(意思解释)
 - 金光闪闪(意思解释)
 - 寸步不离(意思解释)
 - 安于现状(意思解释)
 - 喜新厌旧(意思解释)
 - 出头露面(意思解释)
 - 过而能改(意思解释)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释)
 - 语短情长(意思解释)
 - 雨散风流(意思解释)
 - 不治之症(意思解释)
 - 阳春白雪(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叫苦连天(意思解释)
 - 卑鄙龌龊(意思解释)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一刹那(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意思解释)
 - 举足轻重(意思解释)
 - 妖魔鬼怪(意思解释)
 
※ 魑魅罔两的意思解释、魑魅罔两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 梦幻泡影 | 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 
| 取长补短 |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 
| 枝对叶比 |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 
| 人面兽心 |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 
| 自己人 | 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 | 
| 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 用心良苦 | 费劲心血 |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 材轻德薄 |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 
| 肝胆欲碎 |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 
| 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 平淡无奇 |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 见危致命 | 见“见危授命”。 | 
| 语短情长 |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 十恶不赦 |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 冲锋陷阵 |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 
| 异宝奇珍 | 珍异难得的宝物。 |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 粉墨登场 |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 
| 横七竖八 |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