恫心疾首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恫:疼痛。形容极端仇恨。
出处《新唐书·萧锐传》:“我是以恫心疾首,思刷厥耻。”
基础信息
拼音tōng xīn jí shǒu
注音ㄊㄨㄥ ㄒ一ㄣ ㄐ一ˊ ㄕㄡˇ
感情恫心疾首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十分仇恨。
近义词痛心疾首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妻离子散(意思解释)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意思解释)
 - 见风是雨(意思解释)
 - 笃近举远(意思解释)
 - 当机立断(意思解释)
 - 一干二净(意思解释)
 - 惹事生非(意思解释)
 - 归十归一(意思解释)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战天斗地(意思解释)
 - 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恐后争先(意思解释)
 - 羊质虎皮(意思解释)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释)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败德辱行(意思解释)
 - 过甚其词(意思解释)
 - 福善祸淫(意思解释)
 - 光怪陆离(意思解释)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释)
 - 惊心悼胆(意思解释)
 - 湖海飘零(意思解释)
 
※ 恫心疾首的意思解释、恫心疾首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金戈铁马 |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 
| 经史子集 | 经:经书,儒家经典;史: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经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 彬彬有礼 |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 
| 想望丰采 | 见“想望风采”。 | 
| 顾后瞻前 | 同“瞻前顾后”。 |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 神出鬼入 |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 
| 沤沫槿艳 |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 危急关头 |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 归马放牛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 黄雀衔环 |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 
| 螓首蛾眉 |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 战天斗地 |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 空话连篇 |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 
| 男大当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 
| 屡试不爽 | 屡次试验都不错。 | 
| 千真万确 |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 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 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 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