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行蒲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伏地爬行。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
基础信息
拼音xī xíng pú fú
注音ㄒ一 ㄒ一ㄥˊ ㄆㄨˊ ㄈㄨˊ
感情膝行蒲伏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膝行匍伏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反手可得(意思解释)
- 名山大川(意思解释)
- 如履薄冰(意思解释)
- 满腹经纶(意思解释)
- 匡乱反正(意思解释)
- 逢人只说三分话(意思解释)
- 蹑手蹑脚(意思解释)
- 流离颠沛(意思解释)
- 学而不厌(意思解释)
- 有权有势(意思解释)
- 走南闯北(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刀耕火种(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释)
- 斗转星移(意思解释)
- 众所瞻望(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释)
- 阴阳怪气(意思解释)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解释)
- 形形色色(意思解释)
- 湖海飘零(意思解释)
- 腹心相照(意思解释)
※ 膝行蒲伏的意思解释、膝行蒲伏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错综变化 | 错综:交错综合。形容头绪纷繁,变化多端。 |
| 拉帮结伙 | 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 |
| 僧多粥少 |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
| 起兵动众 |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 自食其果 |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 粉墨登场 |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
| 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 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
| 虑周藻密 |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
| 反戈一击 |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
| 天下为一 |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
| 踉踉跄跄 |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
| 拆东墙补西墙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
| 一目十行 |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 满天飞 | 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
| 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
| 一偏之论 | 偏于一面的议论。 |
| 弊多利少 | 指弊端超过有利。 |
| 东扯西拉 | 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 |
| 大显身手 | 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 万头攒动 | 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争着看。 |
| 高枕无忧 | 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原形容平安无事;不必担忧。后也指思想麻痹;放松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