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倡三叹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出处《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例子《乐府诗集·周宗庙乐舞辞》:“一倡三叹,朱弦之声。”
基础信息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注音一 ㄔㄤˋ ㄙㄢ ㄊㄢˋ
繁体一倡三嘆
感情一倡三叹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音乐或诗歌。
近义词一唱三叹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可胜举(意思解释)
 - 刚正不阿(意思解释)
 - 费尽心机(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意思解释)
 - 喟然长叹(意思解释)
 - 敏而好学(意思解释)
 - 平淡无奇(意思解释)
 - 没里没外(意思解释)
 - 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解释)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释)
 - 见危致命(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意思解释)
 - 室迩人遥(意思解释)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交臂历指(意思解释)
 - 之子于归(意思解释)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释)
 - 鲜血淋漓(意思解释)
 - 信口开河(意思解释)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意思解释)
 - 当头棒喝(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岁寒三友(意思解释)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一倡三叹的意思解释、一倡三叹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语重情深 | 犹言语重心长。 | 
| 有两下子 | 比喻有点本领。 | 
| 将计就计 |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 
| 无时无刻 |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 |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远大。 | 
| 繁文缛节 |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 
| 学而不厌 |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 
|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 雷霆万钧 |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 
| 结缨伏剑 |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 安闲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 快人快语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 
| 浅见薄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 举目无亲 |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 
| 临危授命 |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 
| 五花八门 |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 
| 甘拜下风 |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 
| 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 声驰千里 | 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 
| 除恶务本 | 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 
| 挂冠归去 |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 
| 鲜为人知 | 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 
| 朽木死灰 |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 
| 马龙车水 | 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 
| 莫明其妙 |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 
| 龇牙咧嘴 | 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