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出处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基础信息
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
注音ㄅㄞˇ ㄗㄨˊ ㄓ ㄔㄨㄥˊ,ㄉㄨㄢˋ ㄦˊ ㄅㄨˋ ㄐㄩㄝˊ
繁体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感情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是贬义词。
用法作分句、宾语;指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近义词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可胜举(意思解释)
 - 铺张浪费(意思解释)
 - 离经辨志(意思解释)
 - 林下风致(意思解释)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释)
 - 乌合之众(意思解释)
 - 无时无刻(意思解释)
 - 鼻青脸肿(意思解释)
 - 饿虎吞羊(意思解释)
 - 没里没外(意思解释)
 - 汗牛充栋(意思解释)
 - 不到黄河心不死(意思解释)
 - 巧上加巧(意思解释)
 - 海底捞月(意思解释)
 - 命与仇谋(意思解释)
 - 三三两两(意思解释)
 - 孝子贤孙(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释)
 - 将夺固与(意思解释)
 - 满园春色(意思解释)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释)
 - 将功折罪(意思解释)
 - 风声鹤唳(意思解释)
 - 举止娴雅(意思解释)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释)
 - 止戈兴仁(意思解释)
 - 争分夺秒(意思解释)
 
※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的意思解释、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重整旗鼓 | 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 
| 地地道道 | 真正的,够标准的。 | 
| 逆道乱常 | 指违背道德纲常。 | 
| 严刑峻法 |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 坏法乱纪 | 破坏法制和纪律。 | 
| 蝶粉蜂黄 | 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妆扮美容。 | 
| 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 姹紫嫣红 |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 
| 安步当车 |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 
| 折臂三公 |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 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 
| 不治之症 |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 互通有无 |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 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 女扮男装 |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 雷霆万钧 |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 
| 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 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 男大当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 
| 善善恶恶 |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